相关知识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相关知识

    石油史上最近的世纪大并购回顾
    时间:2015-4-9 10:19:28    发布者:Admin
     

    石油史上最近的世纪大并购回顾

    跨世纪的兼并高潮

    1998811,英国石油公司(BP)打响第一炮,以交换股票方式兼并阿莫科石油公司,成立BP-阿莫科公司。1130日,法国道达尔兼并了比利时石油公司。121日,原石油七姐妹中的埃克森和美孚两大巨头宣布合并为埃克森美孚公司。

    1999130,西班牙雷普索尔兼并世界第一家国家石油公司阿根廷的YPF41日,BP-阿莫科并购美国的独立石油公司阿科,成立BP-阿莫科-阿科公司。71日,道达尔菲纳兼并法国国有石油公司埃尔夫阿奎坦。

    20001013,原石油七姐妹中的雪佛龙和德士古合并。20011月,美国EL Passo能源公司并购滨海公司。5月,Valeco能源公司并购Ultramar Diamond Shamrok公司。7月,BP兼并德国维巴石油公司。8月至9月,戴文能源公司先后兼并Mitchell能源公司和加拿大安德森勘探公司,菲利普斯收购Tosco公司,Duke能源公司收购西部海岸能源公司。2002年,大陆石油公司与菲利普斯实行平等合并,组成康菲石油公司。

    这五年间,世界油田服务业也出现了大的企业重组。19982月,哈里伯顿公司与德莱赛合并,新哈里伯顿成为世界最大的油田服务公司。5月,贝克休斯与西方阿特拉斯合并,新贝克休斯成为世界第三大综合性服务公司。

    这是世界石油工业继20世纪80年代大兼并高潮后又一次大的企业兼并高潮,是石油行业一次重大的资产重组和结构大调整。其一大特点是出现了多个重量级的兼并事件,形成埃克森美孚、壳牌集团、BP、道达尔、雪佛龙、康菲等实力明显超过其他公司的六大超级石油巨头。油田服务业形成了哈里伯顿、斯伦贝谢、贝克休斯三个综合性服务业巨头。

    第二个特点是跨国兼并多,欧洲资本咄咄逼人,美国资本处于守势。20世纪80年代的兼并,基本上是美国公司之间的重新组合,欧洲公司冷眼旁观。这次不同了,BP先后兼并美国阿莫科、阿科两大独立石油公司,接着并购了德国维巴、英国伯马-嘉士多,并购后的BP实力上逼近壳牌、埃克森。法国道达尔先后兼并比利时菲纳和本国国有的埃尔夫。原先石油七姐妹中,美国资本5家,欧洲资本2家,现在的六大超级巨头中,美欧资本各半。这是世界石油工业史上一个重大里程碑。

    美国、西欧一向高唱反垄断调子,然而,在这一轮大兼并中,这些巨头油公司相互兼并,他们没有阻拦,只是象征性地让它们处理掉小部分资产。道理在于:如今的反垄断,要跳出一个国家的范围,放在全球化的背景下来观察问题,即便像埃克森美孚这样第一号超级巨头,也谈不上垄断了。

    美国、欧盟为什么赞成这样的兼并?他们希望自己的石油公司具有更大的抗风险能力,更强的竞争能力,更雄厚的开发能力。这就反映出这次兼并风潮的背景。

    第一,1986年、1993年、1998年三次油价暴跌,反映出世界石油市场动荡,经营风险大,竞争更加激烈。

    第二,天道变了,国家石油公司已成主角,它们控制着绝大部分油气储量,有能力开发常规油气资源,正在大力发展炼油业、石化业和油品销售。国际石油公司要想确保原油供应,就必须同国家石油公司平等互利合作,必须有更大的实力、更明显的优势。

    第三,世界石油天然气的勘探开发日益趋向于开发重油、超重油,开发水深越来越大的海洋资源。这些都是投资大、见效慢的工程。像西非深水,找到一个开采储量10亿桶的深水油田,投资至少20亿美元。

    至于油田服务业,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随着勘探开发难度的加大,石油公司已不能主要靠自己研究与开发新技术。一个新项目,也不能单靠一两项技术,发展的趋势是,石油公司越来越依靠服务外包。多功能综合性大服务公司才有实力搞项目总包,才有能力同石油公司搞联盟,进行全方位的合作。

    油价的大起大落

    20世纪50年代末,世界油价长期控制在石油七姐妹手中。油价也被人为地压在很低水平,1957年,阿拉伯轻质原油每桶为2.08美元。1959年、1960年,又被两次压低。由于欧佩克的斗争,这一水平冻结到1970年。

    1970年至1973年,欧佩克国家团结奋斗,夺回了原油定价权,197310月,油价提高到每桶5.119美元。第一次世界石油危机使主要消费国手忙脚乱,欧佩克于197411日把油价提到每桶11.65美元。油价回归到了应有水平。

    1979年第二次石油危机时,油价出现过一次暴涨,198112月,最高达到每桶34美元。这主要由于伊朗伊斯兰革命和两伊战争,造成这两大石油生产/出口国产量和出口量大幅度减少。供需关系一度紧张,造成油价上扬,而美国带头掀起的人为抢购风潮,大大加重了油价上涨。

    油价从1981年达到峰值后开始下滑,主要是产量过剩。1986年,第一次油价暴跌,最低跌到10.8美元/桶,主要原因是沙特阿拉伯这个供应量调剂国不满意其市场份额大量被占,进而采取的价格战。但是,信号已经发出,由于非欧佩克国家的产量增加很快,产量和出口量都接近欧佩克,欧佩克的油价和市场调节能力大大削弱。自此,油价随供求关系的变动而变动,从低谷回升,然后再次下降,而后再回升,下降。1993年和1998年,又出现两次大幅度下落。1993年那次低谷时,油价每桶13.36美元,1998年低谷时为10.56美元。这两次大跌,都和世界经济衰退、石油需求减少密切相关。油价已经不再由欧佩克来决定,但欧佩克通过有组织的增减产量,可以发挥一定的调节作用,减低油价的下降力度。

    1999年到2008年,世界经济保持持续上升势头,石油需求的增长幅度高于石油产量的增长率,世界市场上的石油价格连续8年稳步上升。进入2008年后出现了加速度上升势头,油价急剧攀升,711日创下每桶147.27美元的历史高位。

    接着出现了自由落体式的油价崩溃,929日,跌破100美元/桶,1014日,跌到80美元/桶以下,111日,跌破60美元/桶,1219日,落到最低谷,每桶33.81美元。后来才开始回升,到20094月至5月,油价徘徊在每桶50美元左右。

    这一场油价大起大落,其速度、幅度、强度都是史无前例的。对此,国内外议论纷纷,众说纷纭。我认为:

    第一,石油作为商品,其价格当然要受供求关系的影响,这是基本的。近十年来,一方面世界经济保持了良好势头,大批发展中国家走上工业化道路,新兴国家经济迅速增长,石油需求上升快;另一方面,全球缺少大发现,新增探明储量少,大盘是供应偏紧。这是油价必定要逐步上升的根据。这一次金融危机过后,世界还将恢复这种趋势。我们中国要在节能降耗方面发挥作用,遏制石油消费量、进口量的过快增长。

    第二,从1983年伦敦、纽约两家证交所开辟原油期货市场以来,原油期货交易逐步发展,90年代以后,美元疲弱,而油价看涨,吸引大量对冲基金进入油市。油价越上升,进入的投机性资本越多。他们的目的不是石油,而是要发财,少数金融巨头借机兴风作浪。2008年上半年的油价飞涨,就是这种泡沫大膨胀,完全越出了供求关系的常规,远远超过了石油应有价值。因此,必须通过国际社会加强金融市场的监管,对基金入市有一定限制。

    第三,从80年代中期以后,欧佩克已经不是油价的决定者,控制油价的是纽约、伦敦两家石油期货市场。由于非欧佩克国家的原油产量和出口量超过了欧佩克,欧佩克只能勉为其难地履行对市场的调节功能。沙特阿拉伯拿出近100万桶至200万桶/日的生产能力当水库,在为世界作贡献。但世界石油市场犹如春秋战国,一定程度上处于无政府状态之中,所以,投机性资金可以任意兴风作浪。应该支持欧佩克加强对世界石油市场的调控能力,办法是动员产油国加入欧佩克。并且,推动欧佩克与主要非欧佩克产油国形成联合调控的新机制。

    第四,必须控制和限制纽约、伦敦两个证交所的期货交易。一是推动石油消费国和产油国更多地采用长期供油合同方式,削弱期货市场的影响力;二是实行期货贸易多元化,包括发展更多期货交易中心,采取多种货币;三,加强产油国和消费国的合作,形成共同会商的机制;四是利用低油价时期,消费国加大战略石油储备,并在油价不正常起落时有进有出,实现某些缓冲。

    (/王才良 石油干部管理学院)



    COPYRIGHT 2014 OGT油气田交易网 版权所有